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丝绸演化出了十四个大类,即纱、罗、绫、绢、纺、绡、绉、锦、缎、绨、葛、呢、绒和绸。本次为大家介绍其中的“罗”。
罗是一种较为轻薄透孔的丝织物,其外表特点是稀疏、有空隙,并有皱感。通过绞纱与平纹交替,经丝互相纠结,呈现条状孔路,其孔眼疏朗、稳定,不会产生滑移。罗的生产,一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嘉泰《会稽志》卷十七《布帛》记载,春秋时越国生产的丝织物中即有“罗”。
罗的品名也相当繁多,如《新唐书》中所载各地贡品中有瓜子罗、孔雀罗、宝花罗、孔雀罗、宝花花纹罗、单丝罗、合罗等名。
不同地区的罗也各有特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杭州的杭罗和苏州的苏罗。
杭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丝织品,因产于杭州而得名。它以其轻薄透气、质地柔软而著称,历史上曾是珍贵的宫廷御用织物。杭罗织造技艺在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杭州福兴丝绸厂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生产杭罗的厂家。浙江理工大学丝绸博物馆中就保存有杭罗衣物。
吴罗,也称为苏罗织造技艺,是指以苏州为织造产地的罗织物,尤其是指“四经绞罗”,这种织物是罗织物中技艺水平较高的代表之一。苏州的吴罗以其精湛的织造技艺和独特的文化价值而闻名,是中国传统丝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来源:浙江理工大学丝绸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