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重庆市蚕业总站!
童晓玲课题组最新研究发现转录因子Zfh3调控家蚕对桑叶的偏好性
信息来源:资源昆虫全国重点实验室 发布日期:2024-05-05 浏览人数:567

摄食行为对昆虫的生存和健康至关重要。家蚕主要以桑叶为食,是著名的食性昆虫,近年来已发展成为昆虫食性研究的重要模式。嗅觉受体ORs味觉受体(GRs分别存在于嗅觉和味觉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膜上,它们分别筛选和接收挥发性非挥发性分子决定了昆虫对食物的敏感性和选择性,在昆虫摄食行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嗅觉受体和味觉受体的解析成为昆虫食性研究的重要突破口。例如,Tanaka等(2009)发现,家蚕嗅觉受体Or56能够特异地调谐顺式茉莉酮(cis-jasmone),该物质为桑叶挥发物中对家蚕吸引力最强的气味分子;Zhang2019报道味觉受体Gr66是家蚕对桑叶偏好性的重要决定因子。尽管人对家蚕食性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然而家蚕食性的遗传基础及调控机制仍存在大量未知比如转录因子对家蚕食性的调控则未见报道

2024415日,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童晓玲教授课题组在昆虫科学国际期刊Insect Science中科院SCI分区1区)在线发表了题为“Disruption of Zfh3

 abolishes mulberry-specific monophagy in silkworm larva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转录因子Zfh3调控家蚕对桑叶的偏好性。 

图片

研究发现,Zfh3编码转录因子锌指同源盒蛋白3在家蚕的中枢神经系统(脑)和外周神经系统(触角、下颚)均高表达,暗示该基因可能参与家蚕行为调控。利用基于核糖核蛋白的CRISPR/Cas9系统进行基因敲除发现Zfh3敲除纯合致死,杂合子孵化率降低Zfh3对于家蚕的胚胎发育不可或缺。利用Zfh3敲除杂合子(或其自交后代)从嗅觉和味觉两个方面研究对家蚕食行为的影响其中,利用Zfh3自交获得的刚孵化蚁蚕进行双向选择试验发现Zfh3突变杂合子自交后代中,爬向甘蓝白菜匀浆一侧的蚁蚕比例显著增加,这表明Zfh3杂合突变影响了蚁蚕的嗅觉,导致其对桑叶的嗅觉特异性降低为了调查Zfh3对家蚕味觉的影响,检测Zfh3突变体对非桑植物的食情况,结果饥饿24 h处理后的Zfh3突变杂合子5龄起蚕能够持续摄食甘蓝白菜、苹果、梨,饲喂2h后的体重显著增加而相同处理的野生型对照却拒食上述非桑植物。此外,Zfh3突变杂合蚁蚕对不含桑叶粉的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显著提高,这表明Zfh3在培育对人工饲料具有优异适应性的家蚕品种方面具有潜在的重要价值综上家蚕Zfh3杂合突变体的嗅觉和味觉同时受到影响破坏了家蚕对桑叶食物偏好性,使获得了取食多种非桑植物的能力。

图片
                                                                                                    Zfh3敲除杂合丧失了对桑叶的偏好性,获得了取食多种非桑植物的能力

已知味觉受体Gr66和嗅觉受体Or56对于家蚕维持对桑叶食物的偏好性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Tanaka et al., Current Biology, 2009; Zhang et al., PLoS Biology, 2019)。本研究在家蚕Zfh3杂合突变体中检测了Gr66Or56表达情况,结果发现蚕的下颚中Gr66与触角中Or56的表达量显著上调而不是被抑制该结果进一步表明Zfh3对于家蚕对桑叶的偏好性不可或缺。同时,Zfh3Or56Gr66之间可能存在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课题组尚在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首次报道了转录因子对家蚕/昆虫的摄食行为的重要调节作用为嗅觉、味觉的协同调控提供了新的遗传证据。研究结果是解析家蚕桑叶食物偏好性的分子机制方面的新突破,并深了对昆虫摄食行为的遗传基础的理解

西南大学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青年教师邹云龙副教授为第一作者童晓玲教授为论文最后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