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27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与茶叶研究所承办的“中国蚕学会第十六届家(柞)蚕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杭州召开。中国蚕学会理事长、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代方银,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张恒,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吴卫成,全国畜牧总站畜禽资源处处长孙飞舟,中国蚕学会名誉理事长鲁成,中国蚕学会常务理事长李木旺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地19个省市的科研院校、推广部门、蚕种与茧丝绸企业等单位15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
开幕式由中国蚕学会蚕遗传育种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与茶叶研究所所长王永强主持。浙江省农科院副院长吴卫成致欢迎辞,他介绍了浙江省农科院基本情况以及在蚕桑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创新、遗传育种与繁育、种养技术、病虫害防治、多元化利用与深加工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取得的突出成绩,并希望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集聚涉农高校、科研单位、行业协会、农业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为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推进资源协同和创新协作,为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新动能。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张恒和中国蚕学会理事长、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代方银发表致辞。张恒秘书长表示浙江省科协作为省委、省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与纽带,将进一步加强与蚕桑学会的联络与互动,更好地为全省蚕桑科技工作者服务。代方银理事长表示,蚕桑具有绿色生态、适应面广、形态灵活、可循环利用等诸多优势特征,蚕桑科技工作者要坚持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巩固我国在全世界蚕桑科技领域的创新主导地位。
会议期间,来自西南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科技大学、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等6位知名专家作大会主旨报告,来自西南大学、浙江大学、苏州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海宁市经济作物技术服务站等全国各地的17位专家代表就家(柞)蚕种质创新与品种培育、分子育种技术、人工饲料养蚕、农药与养蚕安全生产等先后作交流报告。会议还就家(柞)蚕种质资源保护创新与利用、遗传育种基础研究现状与生物技术育种应用、优质高产、强健抗性、特殊用途等多元化实用品种培育和良种繁育技术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