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目前气候连晴高温多日,有利于喜高温干旱桑树病虫繁殖。根据西南大学、涪陵、黔江、万州桑树病虫测报点的观察调查,结合我市大面积蚕桑生产,现将桑树病虫情况及防控技术通报如下,各地应高度重视,加强防控。
一、我市桑树夏季主要病虫发生情况
1.桑蓟马。桑蓟马第六代若虫,将在8月上旬——下旬发生。在高温干旱的7—9月,多日照的天气发生严重,多雨则有碍其发生,所以夏秋季是虫害最严重时期。
2.桑红叶螨(红蜘蛛)。第13-14代若螨(幼螨)将在8月中下旬发生。幼螨、若螨、成螨均群集在叶背吸食汁液,使桑叶失绿变黄,甚至干枯脱落。该虫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发育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相对湿度为35%-55%,7—8月若遇干旱,则可能爆发成灾。
3.桑螟虫。桑树螟虫为喜湿害虫,在多雨潮湿闷热气候条件下,适宜该虫大量生长繁殖,尤其是三峡库区、嘉陵江、涪江等河流两岸容易爆发成灾。该虫第四代幼虫将在8月上中旬发生,发生量可能较大,各区县须重点监控该虫虫情,尤其是第三代桑螟发生量较多、虫源基数大的区县必须高度重视,防止该虫爆发。
4.桑青尺蠖(鳞翅目,尺蠖蛾科)
(1)危害:食量大、抗药性强。一年5代,7月底至8月下旬发生第三代,8月下旬至10月上旬第四代,9月底至次年4月5代。
(2)形态特征:成虫长1.3-1.7厘米,翅展4.0-4.7厘米,体灰白色。幼虫有绿色和褐色两种,成熟时4.5-5.3厘米 。
(3)重要习性 在高温高湿下幼虫容易死亡。成虫有趋光性。
5.桑粉虱。第4-5代将在8月发生。
6.桑天牛成虫。该虫成虫(6—9月)将从桑树树干中陆续羽化出孔,咬食桑枝条皮层补充营养,并进行交配产卵。成虫经5-12天的产卵前期,开始在枝条中下部产卵,产卵期长达一个月以上,产卵痕呈“U”字形,一痕一粒,深达木质部,每雌虫产卵量120粒左右。卵孵化后,幼虫立即开始蛀食木质部,一般当年可向下蛀食15~20cm。
7.桑白蚧。桑白蚧为喜湿害虫,该虫第二代若虫将在8月中下旬发生。该虫在我市各蚕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尤其是渝东南蚕区发生较多。
8.桑树黑枯型细菌病。其主要症状是黑死芽、新梢基部腐烂、新梢烂头,叶斑、枝条点线状病斑、溢脓。该病尤其在多雨潮湿气象条件下易发生。
9.桑树膏药病。该病在渝东南蚕区个别地方发生。
二、防治策略与方法
1.桑蓟马的防治
(1)色板诱杀:可在桑园中悬挂粘虫板,高度与作物持平,每亩50-80张。(蓝色、黄色同时使用,可诱杀多种害虫)。
(2)桑园管理:养蚕期合理采叶,清理下脚叶,增强通风透光性,减少虫口基数。夏秋季及时中耕除草,彻底消除桑蓟马繁殖和隐栖的场所。
(3)灌溉桑园:加强桑园灌溉条件,增加土壤湿度,能缓解桑蓟马发生危害。
(4)化学防治:桑树梢端3~6叶位,每叶背面有桑蓟马幼虫或成虫50头,或单叶虫量达到100头时,应立即药防,可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杀;或用40%乐果乳液1000倍液;或用50%辛硫磷乳液1000倍液喷施,安全间隔期为7天。生产中可交替使用农药进行防治。施药时喷头向上,均匀喷洒、喷湿桑叶正反两面,重点喷施在顶端3-8片叶。防治原则:巧治春季虫源,重治夏秋季虫源。
2.桑红叶螨(红蜘蛛)的防治。该虫发生一般会有明显的中心株和中心田块,近水源桑园可用高压喷雾器喷水除螨。离水源较远的地方可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喷湿叶背,可兼治桑红叶螨(红蜘蛛)和桑蓟马,安全间隔期7天。
3.桑螟虫的防治
(1)桑园比较集中的地方可安置太阳能杀虫灯或黑光灯诱杀成虫(每10亩桑园安置一盏杀虫灯),诱杀桑螟成虫。
(2)化学防控:第四代桑螟应在其3龄幼虫前用药,防治效果较好;3龄以后的桑螟幼虫开始卷叶叠叶,用药效果差。平均虫口密度(幼龄幼虫)达到15头/株以上时,应立即用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喷杀。喷药5天后检查杀虫效果,若杀虫效果差,可再补杀一次。安全间隔期5天。
4.桑青尺蠖的防治
(1)捏杀幼虫:采叶时发现少量桑尺蠖,可捏死幼虫。
(2)药杀:每次养蚕结束后,立即用80%敌敌畏1000~1500倍液喷雾桑叶,养一季蚕,药杀一次,安全间隔期5天。
(3)晚秋蚕结束后,用50%乙酰甲胺磷乳油1500倍液,进行封园杀灭越冬幼虫。
(4)可安太阳能灯诱杀成虫。
5.桑粉虱的防治。在养蚕间隔期,选用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喷杀,安全间隔期5天。
6.桑天牛的防治
(1)人工捕杀:利用成虫大的特点,在6~8月桑天牛成虫盛期,及时人工捕杀。
(2)在盛产卵期用竹扦或钢针刺产卵痕部,刺杀虫卵。
7.桑白蚧的防治
(1)粘稀泥涂干:在各代成蚧期用粘稀泥涂于蚧株枝干上,利用稀泥干裂后自行脱落的物理作用,拉掉蚧壳及雌成虫,防治效果良好。
(2)人工擦刷:用竹片、稻草把或丝瓜瓤等对寄生于桑树枝干的蚧壳虫,反复擦刷,擦破蚧壳即可,经济有效。
8.桑树黑枯型细菌病的防治
(1)发现黑死芽、新梢基部腐烂、新梢烂头,叶斑、枝条点线状病斑、溢脓的带病枝叶,应立即剪除集中烧毁,避免再次感染。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代森铵1000倍液或75%可湿性粉剂百菌清1000液喷洒,可抑制发病。安全间隔期7天。
9.桑膏药病的防治
(1)低洼桑园注意排水,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2)用刀子或竹片刮除菌丝后,涂20%石灰浆或5波美度石硫合剂。
三、注意事项
1.严禁在市场上购买非正规厂家生产的农药和过期的农药用于桑树病虫害防治。
2.目前正值蚕期,用药时要按照药液使用标准,准确配兑农药,勿擅自加大农药浓度。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蚕期应先采叶试喂,确无中毒现象后,方可采叶养蚕。
3.喷药时间应选在晴天或阴天进行,配药、喷药时注意人、畜安全。
4.前述农药为推荐药剂,供各地参考。
重庆市蚕业总站
西南大学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2025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