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市三峡库区和渝西部分地方桑叶受氟化物污染较严重。蚕食下受氟化物污染的桑叶,造成蚕体生理机能破坏,引起蚕中毒。
一、氟化物对桑的危害
1.氟化物对桑的污染。桑叶中的氟主要来源于大气,与土壤中的含氟量无明显的相关性。桑叶积累氟速度快,以干叶计,每克桑叶每天的吸收积累量可达1.559~ 4.706 ug(微克)。氟化钙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干扰桑叶体内各种酶的活性。
2.氟化物对桑叶污染的危害症状。污染叶受害部位首先出现组织失水,叶绿素含量下降,外观呈现油渍状斑块,进而发展成黄色甚至褐色。有时在受害组织和正常组织交界处会出现淡褐色或近红色的条带。桑叶受氟化物危害时症状,一般首先出现在叶尖和叶缘,然后向叶片中部发展,但也有部分污染叶的斑块一开始即出现在叶片中部叶脉间。氟化物污染严重时,叶尖和叶缘枯焦,叶片萎缩或弯曲,直至落叶。
重庆某区县桑树受氟化物污染的危害状况
二、氟化物对蚕的危害
氟化物引起蚕中毒,因氟化物浓度、桑叶受害程度、家蚕品种及龄期不同而异。一般桑叶含氟量(干物计)达到35ppm以上(百万分率),将对蚕产生毒害。
氟化物中毒会使蚕群体发育不齐,蚕就眠迟缓或难以入眠。病蚕在节间膜处出现带状病斑,有时环节间膜肿起,成竹节蚕。病斑易破,流出淡黄色体液,但镜检病蚕体液或消化液均无病原微生物。
三、氟化物污染的防治措施
1.控制氟化物污染源。预防氟化物污染危害,在蚕区控制和治理氟污染源,以保证蚕桑生产在安全环境中进行。有氟污染源的工矿企业,应改进工艺流程或装备除氟装置,减少氟化物的排放。如在砖瓦厂安装碱性洗涤塔,可除去90% 左右氟化物。
2.蚕桑生产技术方面。选栽抗氟能力较强的桑品种(如荷叶白、西农6071等)和饲养耐氟力较强的蚕品种(秋风x白玉)。一般夏秋用蚕品种对氟化物的耐受力比春用蚕品种要强。小蚕对氟的抵抗能力比大蚕弱,因此,小蚕期应尽量减少或不食用氟污染叶,必须在氟污染桑园采叶时,应采用污染源上风向的新梢嫩叶,以减轻氟化物对小蚕的危害,也可以异地饲养小蚕。大蚕采用氟污染桑叶喂饲时,应间隔使用清洁叶与污染桑叶。对已受氟化物污染的桑叶,采用清水洗涤或添食3%-5%的石灰水澄清液也可减轻氟化物对蚕的危害。
重庆市蚕业总站
西南大学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