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重庆市蚕业总站!
认真做好2025年春蚕生产工作
信息来源:重庆市蚕业总站 发布日期:2025-03-20 浏览人数:87

为切实抓好2025年春季蚕桑生产工作,落细落实生产技术措施,实现高产优质,推进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现就做好2025年春蚕生产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桑园管理,保障桑叶产量和质量

(一)做好春耕施肥。一是翻耕土壤。春耕有利于土壤疏松透气,提高桑树根系呼吸和营养吸收能力。对于还未完成冬季翻耕或土壤板结的桑园,要抓紧进行春耕,翻耕的深度要达到20厘米左右。二是清理桑园废弃物。在春耕过程中一并对桑园的杂草和废弃物进行处理,减少病虫害孳生。三是施好春肥。春季施肥以速效性复合肥为主,采用穴施或沟施,一般桑园亩施30-50公斤,果桑园亩施100公斤。

(二)做好灾害天气防范。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我市春季阴雨天气较多,偶发短时强降雨、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土壤空气湿度较大,需提前做好清理沟渠,低洼排水工作。

(三)做好桑园病虫害预防。一是打好开园药。选择高效低毒农药,进行一次彻底的开园喷施防治,不留死角,对于病虫害严重区域可针对性再次施药,能有效降低越年害虫虫口基数。二是做好桑园巡查工作。加强桑树病虫害监测预报,春季重点针对桑象虫、桑尺蠖、桑毛虫等食芽性害虫进行防治,做到“防治结合、治早治小”。实时监控桑螟的发育情况,做到“尽早发现,及时防控”。三是及时在叶用桑桑椹开花、青椹期摘除雌花和幼果,可以有效防治断梢病。四是做好信息畅通,实时参考《重庆市桑树病虫情报及防治要点》,掌握各种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四)做好树形管理。对于冬管修枝整形没有到位的桑园要进行补修,及时剪除细弱枝、病虫枝、枯枝、枯桩,使桑树整洁、有型。针对近期气温跌宕回升,要多留意桑树发芽情况,及时做好疏芽留条。

二、认真做好蚕前管理,助推蚕业生产提质增效

(一)养蚕前严格清洗消毒。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消毒防病方针。严格按照消毒程序,在养蚕开始前对蚕室(小蚕共育室、大棚、智能养蚕车间等)、蚕具和周围环境等进行全面清洗消毒,不留死角。

(二)落实好蚕种计划。做好春季养蚕计划,合理布局多批次养蚕策略,提前明确用种需求,及时衔接供种单位,保证蚕农用种;严把蚕种质量关,务必通过正规渠道订购蚕种,注重查验供种单位经营许可证和所购蚕种合格证。市外调入蚕种要坚持“调种必报,入市报备”,确保蚕农蚕种安全。

(三)做好设施设备管理。做好蚕业生产仪器设备的检修保养,蚕期前进行开机试运行,确保切桑机、智能共育系统、自动化饲育机等设备的正常安全使用。

三、加强关键环节管理,保障蚕业生产稳步提升

(一)落实饲养关键技术。一是狠抓养蚕每个环节,做好桑叶采、运、贮工作,做到良桑饱食;二是严格执行防病制度,做到踏灰入室、洗手给桑,集中处理病死蚕、蚕沙等要求;三是做好温湿度控制,小蚕期饲养环境注重保温保湿,大蚕期注重通风排湿;四是重视关键环节,做好眠起处理、匀蚕扩座,及时淘汰迟眠蚕、弱小蚕,做好上簇和簇中管理工作。

(二)防范春蚕中毒。采购合格农药,结合说明书规范使用农药,不可随便加大用量;可采取“物理+化学”等绿色防控措施综合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对桑树的毒害作用;及时关注飞防和桑园周围施药情况,做好协调沟通,避免桑园被农药污染。

(三)加强沟通协调。及时与周边土地经营者沟通,协调解决好粮食、蔬菜、水果等作物病虫害防治期用药与桑蚕养殖期重合的矛盾,避免交叉污染,造成经济损失。

四、强化组织领导,推动行业向上向好发展

(一)强化组织保障。强化部门协同,凝聚发展合力,共同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二)加强信息引导。各区县蚕业技术推广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做好行业信息收集,及时向市总站报送生产信息、市场信息、病虫害情报信息。

(三)重视发展蚕业新质生产力。重视行业科技变革和产业创新,融合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生物育种技术,助推行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四)加强示范宣传推广。利用多种宣传渠道,加强新品种、新模式、新装备推广,宣传推介示范标杆,引导各地因地制宜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创佳绩作贡献。

                                                                                                                                        重庆市蚕业总站

                                                                          2025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