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以来,涪陵连晴高温天数达75天,日内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数超过70天,导致秋蚕出库时间推迟、桑树生长停止、桑树黄叶落叶、饲喂桑叶缺乏等,给秋蚕生产带来严重影响。虽然困难重重,但涪陵蚕业技术部门、龙头企业、全体养蚕人坚持不懈,积极克服困难,采取有力措施,全力以赴抓好晚秋蚕生产,确保晚秋蚕生产全面成功。
全区晚秋蚕发种5888张,同比虽有所减少,但根据桑树长势和用叶情况(能用尽用),晚秋发种量已达当季最大养蚕量,把因干旱晚发种对蚕农收入的影响降到最低。从9月30日到农户家中查看,蚕儿已进入3眠末期或4龄起蚕期。目前蚕儿进入4龄期4天或5天,发育整齐,生长正常,大部分蚕儿预计于10月15日前后上蔟结茧,晚秋蚕生产有望获得丰产丰收。
我区晚秋蚕生产在如此连续高温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相对平稳有序进行,主要得益于: 一是调整养蚕布局。根据全区后山坪上、沿江蚕区气候情况,因时因地分批出库、分批发种,第一批蚕种于8月31日出库,9月6日发种,第二批蚕种于9月8日出库,9月14日发种。二是全面小蚕共育。晚秋蚕小蚕期遭遇高温天气时段,采用共育室共育可有效降低蚕室温度,把温湿度控制在小蚕生长适宜的区间范围内,利于小蚕生长发育,增强蚕儿体质。三是实行“联户”饲养。受高温干旱桑园地土层深厚不同,保水保肥能力不同的影响,桑树长势有所不同,蚕农可根据饲养量就近协商调剂大蚕用叶,采“百家桑”喂“一家蚕”,做到种叶平衡,良桑饱食。四是入户宣传指导。根据未来15天的天气趋势情况,蚕业技术人员通过入户宣传指导、微信、短信等传递方式告知蚕农,在大蚕低温天气特别是当室温在22℃以下时要采取蚕室四周挂塑料薄膜等措施保温,利用地火笼、火盆、红外线灯泡等多种升温设施进行升温,提高蚕室温度,确保达到饲育适温。五是搞好蔟中管理。低温情况下上蔟要及时升温,确保温度控制在24-26℃之间,避免低温不吐丝的现象发生,同时搞好排湿工作,吐丝结茧后及时晾蔟,提高蚕茧质量。